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正文

专任教师

个人简介:

刘毅华,女,19649月生,理学硕士,教授人文地理学及城乡规划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年于中山大学资源与规划系获得“国土整治与规划”方向硕士学位,20082009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与人类学系访问学习,2001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第二批“千百十”工程计划校级培养对象。

主要从事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及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3部,获科研奖励3项。所授课程主要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与聚落地理学、产业经济学、新经济与城市发展、土地经济学等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课程,是广州大学首批优质课程《人文地理学》的主持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主要成员,多次获个人教学奖励及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学术竞赛奖励。

 

研究领域与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

主要方向:

  1. 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

  2. 人口、产业与城乡协调

教育、工作经历:

  2008.09-2009.09,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与人类学系,访问学习;

  1997.09-2000.07,中山大学资源与城市规划系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1.09-1985.07,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07-1993.12,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助教、讲师;

1994.01-2000.05,广州师范学院地理学系任教,讲师、副教授;

  2000.06-至今,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任教,副教授、教授。

承担科研项目:

国家及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

1.  2018.01-2021.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096)“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基于生态服务的城市用地优化配置——以广州市为例70万元,项目进行中。

2.  2008.01-2010.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03)“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研究——以广州为例36万元,已结题,给国家基金委提交结题报告,出版有基金标注专著1部,发表论文(标注基金资助)4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5篇,EI论文3篇。

3.  2013.05-2016.1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3YJA790074)“面向低碳的广州市城市土地空间优化体系研究10万元,已结题,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办提交结题报告,发表论文(标注基金资助)1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篇,SCI论文1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4.  2013.10-2015.09,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10014526)“低碳城市导向的生态用地分析及空间优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5万元,已结题,给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交结题报告,发表论文(标注基金资助)1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篇,SCI论文1篇,软件著作权3项。

5.  2010.11-2012.12,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10tjk200)“基于GIS的人文地理学教学模式构建,已结题,给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提交结题报告,发表具有项目标注的教学研究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篇。

6.  2005.09-2007.12973项目子专题“中国人口出生缺陷遗传与环境可控性研究(2001CB5103-5-2)”负责人,15万元,已完成。

7.  2006.01-2007.12,主持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06-R1-09“广州市城中村形成机制及改造模式的实证研究”,8万元,已完成。

代表性科研成果:

I.  科研论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1. Liu Yi-hua,Dong Guang-rong,Li Sen,Dong Yu-xiang.Status,Causes and Combating Suggestion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5, 15(4):289-296.

2. 郑荣宝,刘毅华,董玉祥,等.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广州市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地理学报,2009646):654-664

3. 郑荣宝,刘毅华,董玉祥.广州市土地资源安全预警及耕地安全警度判定. 资源科学,200931(8):1362-1368

4.刘毅华,陈浩龙,林彰平,等. 城中村非正规经济的空间演变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 经济地理,2015355):126-134.

5.   LIU YIhua, XIE Xiaolong, XIE Mingzheng Construction L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in GuangzhouIACEED2011, Elsevier, 2013.

6.   陈浩龙,刘毅华,吴大放,等. 基于县域单元的广东省土地利用绩效空间差异研究,热带地理,2013,33(1):48-55.

7.   LIU YIhua, Deng Peiyong, Chen Haolong.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Guangzhou,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DEStech publications,Ins. 2015.

8.   钟霞,刘毅华.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热带地理,2012325:568-574

9.   LIU YIhua, Wang Xiaojun. The Approach of Land Use Planning Based on Low-Carbon Concept. The 5th Japan-korea-China Joint Conference on Geography, Proceedings. Tohoku University, Sendai. 2010, 144-145.

10. 刘毅华,董玉祥. 西藏沙漠化程度及其分区评价,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1):1-5.

11. 刘毅华.文化整合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现代城市研究,2007228):73-80

12. 刘毅华甘明超.西藏土地沙漠化形成机制的生态足迹分析.中国沙漠,2006263):461-465.

13.刘毅华.中山市五桂山镇旅游产品规划案例研究,小城镇建设,20051959):66-68.

14. 刘毅华.珠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耦合关系的典型研究,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205-209.

15. 刘毅华.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回顾——进展及问题,土壤,2003353):193-197.

16. 刘毅华.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土地沙漠化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中国沙漠,2003234):355-360.

17. 刘毅华.南海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的定量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4):231-233.

18. 刘毅华20年来珠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分析,国土开发与整治, 2002122:57-63.

19. 刘毅华,董玉祥. 关于我国南海沿岸的资源问题.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163):2931.

20. 刘毅华,董玉祥.刍议我国的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沙漠,1999191):17-22.

21. 刘毅华. 广东省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经济地理,1998185):277280.

22.刘毅华. 西江流域经济发展与合作浅探. 国土开发与整治,199882):711.

23. 刘毅华.广东各市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排序与分区. 山地资源开发与发展,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p209-215.

24. 刘毅华,张忠孝.青海民族地理初探.经济地理,199212(6):168-172.

25. 刘毅华.青海“唐蕃古道”旅游线的开发问题.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11-15.

II.    教研论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1.  刘毅华.对高师经济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经济地理,19951156):336-340.

2.  刘毅华.谈高师地理教育改革与中学地理教育的几个关系. 广州师院学报,1998194):22-27.

3.  刘毅华,林媚珍.谈地理学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增刊:81-83.

4.  刘毅华,黎倩雯.研究性学习与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高教探索,2008增刊:61-62.

5.  LIU YIhua, ZENG Juan. The Reform of Local Geograph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ICEEM 2011). ISBN 978-3-642-24819-1. Springer, 2011.

6.  钟霞,刘毅华.高校人文地理课程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地理教育,2012,214(4):60-61.

7.  曾娟,刘毅华..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乡土地理教育改革.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6):19.

8.  陈浩龙,刘毅华. 高校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环节优化.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0):70-71.

9.  刘毅华.黎倩雯. 基于GIS的人文地理学教学模式构建. 地理教育,2014,236(1):95-96.

10.     刘毅华,黎倩雯, 吴大放.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探索.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3507):57-59.

III.   专著

1.   郑荣宝,董玉祥,刘毅华.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研究. 北京:大地出版社,2011.

IV.   专利/软件著作权

1. 吴大放,刘毅华,彭凌西. 软件著作权“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v1.0(授权登记号: 2015SR003683), 2014

其他:

 

 

 

 

 

 

 

上一条:教师简介——千庆兰
下一条:教师简介——李文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