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地理192和193土壤生物地理罗浮山野外实习

作者:地理192和193 编辑:曾娟 发布时间:2020-11-30

2020年11月23日-27日,地理192和地理193班在惠州博罗县罗浮山进行了土壤与生物地理野外实习。本次的带队老师有方碧真老师,徐国良老师,李江涛老师,俞方圆老师,邱霓老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研学过程。

背景资料:

罗浮山是地理系于1980年选定建立的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基地。罗浮山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缘,地跨博罗、增城、龙门三县(区),东距惠州67km,西距广州99km,面积260km2,主峰飞云顶海拔1281.2m,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罗浮山拥有垂直分异明显的南亚热带山地景观, 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少,因而,有些植被,尤其是在沟谷内的植被还处于半原始状态,物种保存较好,反映水热条件变化的动植物种类丰富。在2017年出版的《罗浮山野生动植物图鉴》中,共收录了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52种,维管植物1693种,其中包括小黑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黑耳鸢、松雀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广东省现存的植物种类约有5000多种,罗浮山约占1/3以上。

11月23日Day 1

实习队伍首先抵达罗浮山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同学们在观看了罗浮山自然保护宣传片后,对宣教中心进行了参观,对罗浮山的总体情况、特有植物、土壤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图1 参观罗浮山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

图2 地理192和地理193合照

罗浮山高温多雨的环境孕育出了南方独特的赤红壤,在100多米的山脚下,同学们在徐国良老师和李江涛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受人为干预较少的土壤剖面。男同学们上前用铁锹和工具挖开了干燥的土壤,赤色的土壤垂直剖面露了出来,在这个长达一米多的垂直剖面上,同学们惊喜地观察到了腐殖质层,淀积层和母岩层,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中来,感觉到了浓浓的满足感。

图3 同学在用标尺测算土壤剖面

接着,同学们上前用土壤尺取样,在每个土壤层都取到了不同的土壤,将不同的颜色的土样被排列好装入标样盒中。

图4 标样盒中对应的土壤小剖面

与此同时,另外两组同学分别在方老师和俞老师的带领下,沿着公路向上进行南亚热带常绿林生物群落的结构、外貌和物种组成的学习,略微的疲惫慢慢消散在沿途奇花异草的景观中,认识了将近四十个物种,学习到了它们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关系。

图5 分别为巴豆、葛麻木、鲫鱼胆、土蜜树

晚上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把它们压制成标本。在压标本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丰富深化了对植物的认识,还收获了小组合作的欢声笑语与压标本的小技能,真是收获满满。

11月24日Day 2

早晨,伴着和煦的山间微风,第二天的实习活动在微凉的清晨拉开帷幕。地理192和地理193的同学们分别在俞方圆老师和方碧真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认植物群落之路。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前行,在海拔两百米以下的沟谷是由浦桃和水翁等优势种组成的群落,罗浮山的谷底外围分布着以青果榕和鱼尾葵为建群种的群落,在水泥路的两旁草地上,有许许多多的白花鬼针草,生机盎然的橙白色小花,伸展着在微风中摇曳着,为行山的旅人扫除一身疲惫。

图6 路边处处可见的白花鬼针草

沿着山路往上走,可以看到山路两旁的沟谷地,生长着沟谷雨林,沟谷雨林有着雨林的特征但不同于热带雨林,沟谷雨林有板根现象,沿途方老师带着地理193的同学们认识了假萍婆,龙须藤,罗伞树,九节,翻白叶树,红背桂,巴豆,青果榕等植物。

图7 开着红色小花的假萍婆

中午时分,我们休憩片刻,便登上了海拔662米,距离飞云顶3500米的鹰嘴岩,站在鹰嘴岩往下望,便能望见山脚的平原,错落分布着县城聚落。登高望远,一望无垠的蓝天与郁郁葱葱的山林相接,美不胜收。

图8 从鹰嘴岩俯瞰沟谷盆地

下午,在海拔340米的地方,我们观测了山地红壤的土壤剖面,该土壤剖面属堆叠剖面土壤剖面从上往下,在20厘米以上的是腐殖质层,20-40厘米左右的是过渡层,40-60厘米左右的是淀积层,60-80厘米左右的是母质层,80-110厘米的是淀积层,1.1米以下的是母质层。同学们通过采集不同层的土壤样品,重温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土壤地理学的实际操作。

图9 海拔340米的山地红壤剖面

今天同学们跟随老师去到了鹰嘴岩和狮子峰,初步领略了罗浮山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类型,明天同学们将登上飞云顶,体会罗浮山顶峰的绝美风情。

图10 地理192和地理193在鹰嘴岩的合照

11月25日Day 3

11月25日,第三天是准备登顶的地理人。12个勇于挑战自我的同学跟随俞方圆老师从山脚开始了用脚征服飞云顶的旅途,其余的同学在方碧真老师、徐国良老师、李江涛老师、邱霓老师的带领下乘坐缆车到达海拔600米处的鹰嘴岩 ,在缆车上以俯瞰罗浮山群落分布,并在小平台600米处观察山地红壤,接着是从鹰嘴岩爬到飞云顶,在海拔900米处,山地常绿阔叶苔藓矮林带观察山地黄壤,山顶云雾缭绕,如入仙境,观察了罗浮山飞云顶山地草甸植被下的土壤,老师给我们讲解该观测点的自然景观、坡向、坡度、自然景观等方面,引导同学们一步步思考、分析、学以致用。终于登顶了,登上“岭南第一峰”飞云顶,真切感受了一览众山小的美好。这也让地理人明白:路途再艰辛,路程再遥远,只要坚持,虽远必至。山上的美景很美,值得你去欣赏。登顶虽累,但同学们学习热情不减。

图11 海拔900米处山地黄壤剖面图

图12 即将抵达飞云顶的山地灌丛

图13 我们登顶啦

11月26日Day 4

2020年11月26日是我们罗浮山实习的第四天,实习接近尾声。由于前两天一直都在“暴走”阅山,大家也都进入了疲惫期,今天的任务相对比较轻松,主要是观察冲虚观附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和进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法训练。

阳光明媚,微风不燥,伴随着鸟语花香,我们又一次踏上了植物观察之路。

图14 围着⽼师认真听课的同学们

图15 前行的大部队

在观察完我们住所周围的植物,我们马不停蹄,继续往上走,重新复习我们前几天认识的植物,比如红背山麻杆、破布叶、猫尾木、九节等,同时还新认识了很多物种,比如很多人都喜欢吃的龙眼、荔枝,以及一些有明显特征的牛矢果、罗伞树、柳杉等。

因为临近考试,大家对每一种植物都非常的上心,只要是不认识或者特征相近的物种,都会追着老师问个不停。同学们有负责查中国植物志识别植物特征的,有负责录音照相的...可见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

图16 仔细听课的同学们

今天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我们终于找到了老师心心念念的猴耳环!猴耳环为豆科猴耳环属,二回羽状复叶,叶片斜菱形,在顶部的叶片比较大,逐渐缩小,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均有分布。

图17 可可爱爱的猴耳环

下午,我们进行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法训练。六个小组在各自设置样地后,按照统一规范,在每个样方里面分别对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和测量。同时,老师在每个小组样方中穿梭,帮助同学们认种,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图18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周边植物,还真正体会了一次植物群落调查的艰辛不易。同时,将课本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为了迎接明日的植物认种考试,同学们都铆足了劲,专心致志地认植物,做记录。希望在星期五的考试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

11月27日Day 5

经过前四天的认真学习,我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植物认种考试啦!!!老师们精心为我们布置了两个考场,可同时容纳四个组的同学进行考试。

考试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大家都为这次的土壤与生物地理野外实习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随着考试的结束,这次的野外实习也接近了尾声,大家在集合之余也在和我们住了四个晚上的逍遥宫默默道别。

我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地理班的同学们,背上行囊,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