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定位
立足于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结合城市规划的技术路径与基本方法,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掌握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相关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强烈社会责任、浓厚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的地理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规划专业技能训练。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华南并辐射全国,重视科学理论基础和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训练,注重规划编制和规划研究能力的培育,关注个人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立足于宏观、中观的区域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问题,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专业型人才。
3. 培养规格
基本学制4年,本专业所有学生毕业总学分应不少于152学分,且应该满足各类型课程相应的修业要求。
3.1素质要求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素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祖国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体要求如下:
①合作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交流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②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了解当代国际化、全球化、社会化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敬业精神、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③创新创业精神: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充分了解市场、行业发展动态与需求,具备开展创新创业的通用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
3.2知识要求
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础,系统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知识与技能,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了解地理学、规划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系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国土整治、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区域规划、房地产策划等规划实践动态。了解本学科发展过程、知识应用前景与未来趋势。具体要求如下:
①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所需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面向新时代的地理学思维方式。
②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具备从区域空间发展和城乡建设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文本撰写能力。熟悉国土空间规划及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相关法规、政策及技术规范要求,了解当前行业科研发展的主流方向。
3.3能力要求
能够运用地理学、规划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规划问题;善于运用GIS、遥感、测绘、仿真、CAD等开展规划相关的专题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能充分挖掘本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结合学科前沿和实践动态,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具备优秀的表达与沟通、合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①专业技术方法:具备遥感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地理计量与统计、空间分析等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能够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国土空间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和保护等工作,熟练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同时具备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等基础资料调研的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②专业制图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制图设计技术,能够掌握城乡规划制图的一般方法、步骤和规范,具备独立完成专业系列图集的制图能力。
③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和社会现象联系,利用遥感、大数据、空间分析技术等多维技术手段,解决区域发展和城乡规划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
4. 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分为公共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
专业核心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计量地理学、国土资源管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规划专业制图。
集中性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本专业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全部专业类实习,分别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人文地理专业实习、城市规划专业实习、国土资源调查野外实习、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实习,专业类实习在完成各对应的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行。
5. 师资队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资队伍强大,现拥有广东省省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学名师以及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多位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专业对应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共有25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讲师4人。学科背景包括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经济地理、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与城市大数据分析、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个研究方向,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体系。
6. 教学条件
专业教学依托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实验室2008年获批校级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被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实验室用房面积约25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2000万元。现下设地质地貌、植物地理、土壤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天象与虚拟现实、地图与测量、国土与城镇规划、智能化物业管理、交通与物流信息技术等功能实验室,各实验室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及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可满足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践培养。
专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与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卓越土地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以及中地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努力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覆盖广、高质量的就业渠道和学术发展空间。
专业发展依托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乡村地域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移民治理与城市发展智库”、“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创新性科研平台,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显著。
7. 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专业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国内方面,已与西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人文地理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联盟;国际方面,已与美、英、德、意、瑞等海(境)外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战略伙伴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应用人才的分类培养,本专业将创建拔尖创新班和卓越应用班,实行分班管理,探索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体系,并在积极探讨“多校园或跨校园”培养模式的可能性,不断强化对学生升学和就业,乃至创业能力的综合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