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

 

     基本信息


姓名:李颉

性别:男

职务/职称:教授

邮箱:jieli@gzh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个人简介

李颉,广州大学“百人计划”学术带头人,副教授,羊城学者。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文章30余篇,主持、参与各级项目二十余项,发表3篇智库文章,编写教材2部、参编专著1部,撰写译著1部。

     研究方向      

  • 传染病、非传染病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 全球疾病负担

  • 医疗卫生资源可达性及优化配置

  • 积极老龄化理论、评价体系及地方实践

  • 长寿的自然和社会影响因素及社会建构的过程和机理

  • “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健康状况时空分布规律

  • 健康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径

     教育与工作经历       

  •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副教授,2020.9-至今

  •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参与项目、评奖、智库等工作,2021年12月-2022年5月,2023年5月-2023年6月,2024年12月-2025年6月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访问学者,2016.10-2017.10;

  •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2006.1-2020.8

     科研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42371229),新兴全球城市的多元文化空间生产与治理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和深圳为例,2024-01-012027-12-3146万元,在研,参与。

  •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2021 年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空间分析,2022.01-2024.012000元,已结题,主持。

  • 广州大学校内科研项目(交叉团队科研能力提升)华南人地互动关键带的形成过程、机制及效应 2023.7-2024.620万元,在研,参与。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2022 年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专项(GD22TW06-09),全民健康促进广东特色共同富裕路径研究2022.09-2022.125万,已结题,主持。

  • 广州市教育局高校科研项目,羊城学者科研项目(202235023),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广州市基本医疗服务可达性及优化配置研究,2023.1-2024.1210万,已结题,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2061047),旱寒灌区土地利用与土壤盐渍化风险互馈耦合关系研究——以银川平原为例,2021.1-2024.12,35万元,已结题,参与。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2022A1515011113),2022.1-2024.1210万,已结题,主持。

  • 广东省社科规划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名额分配模型及其优化设计分析-以广东省为例(项目编号:GD21TW06-01),5万元,2021.12-2022.4,已结题,参与

  • 广州大学2021年新申报校内科研项目,重点人才项目,不同空间尺度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与社会影响因素研究,2021-042022-0920万,已结题,主持。

  • 2022年度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联合资助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时空演化与医疗服务可达性研究,2021-032025-0920万,已结题,主持。

  • 中国健康资源空间分布与综合区划研究,广州大学2021年度广东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重点领域专项(自然科学),20219月至20229月,5万,已结题,主持。

  • 一带一路国家健康状况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重大咨询评议项目科技创新促进一带一路SDGs实现的战略研究20217月至20227月,5万,已结题,主持。

  •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A1228),宁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人群流行规律研究2020.3-2022.310万,已结题,主持

  • 重点研发计划2018QNXZ0003),不同环境条件下区域重大传染病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9.1 – 2021.1210万,已结题,主持。

  •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Z17046),手足口病健康风险与城市边缘区关联研究2018.12-2020.1210万,已结题,主持。

        

     代表性论著专利

【论文】

  1. Xing, S., Chen, X., Zhu, H. Jie, L*.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stroke mortality worldwide from 2000 to 2021. BMC Public Health 25, 711 (2025). Q1区)

  2. 李颉,陈晓亮,林煦丹*,地理学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三期。(作为广州大学学报编委组织的专辑)

  3. 李颉,许泽嘉, 林煦丹. 2000—2019年全球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J]. 世界地理研究, 2025, 34(1): 43-55. (中文核心)

  4. 张泳珊,刘银,邢思艺,李颉. 广东省2008至2018年手足口病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 传染病信息,2024,37(3):265-270.

  5. 李颉*.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图景基于广东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的分析.华南地理学报,2024,2(2):41-53.

  6. 刘境稀,李颉*,等,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分配合理性探究——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第十三届南方智库论坛论文集,2024.12.10.

  7. Xu Z, Feng J, Xing S, Liu Y, Chen Y, Li J*, Feng Y. Global trends and spatial drivers of diabetes mellitus mortality, 1990-2019: a systematic geographical analysis.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4 Apr 12;15:1370489. Q2区)

  8. 李颉,许泽嘉,朱竑.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健康状况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4, 43(10): 2541-2557. (中文核心)

  9. 张泳珊,刘银,邢思艺,季卫强,张戈,李新梅,李颉*.广东省20082018年手足口病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传染病信息,2024,37(3):265-270.

  10. Li, J., Xu, Z., Wang, H. et al. Geospatial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of health status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ci Rep 14, 204 (2024). Q1区)

  11. Li, J., Xu, Z. & Zhu, H.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and spatial drivers of hepatitis-related deaths in 183 countries, 2000–2019. Sci Rep 13, 19845 (2023). Q1区)

  12. 袁媛陈哲李紫晴李颉陈曦. 中国女性贫困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23, 43(3): 488-499. (中文核心)

  13. Zhu, H.; Li, J.; Yuan, Z.; Li, J*.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Spatial Accessibility from 1999–2022. Sustainability 2023, 15, 13399. Q2区)

  14. 李瑾, 李颉*. 广东省民生福祉发展差异及形成机理 [J]. 地理科学,2023,43(3):500-508. (中文核心)

  15. Chen, C.; Li, J.; Huang, J.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Rural Chin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19, 15631. Q1区)

  16. Li, J.; Li, J*.; Huang, J. Research on the Equity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Basic Medical Services in Guangzhou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19, 14656. Q3区)

  17. Yuan, Z.; Xie, Y.; Li, J.; Li, J.; Yang, R. Learning to Succeed? Interplay between Ethnic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and Students’Perception on Social Mobility in a Xinjiang Class School of China. Sustainability 2022, 14, 4444. Q2区)

  18. Ouyang Y, Cai X, Li J, Gao Q. Investigating the "Embodied Spaces of Health" in Marathon Running: The Roles of Embodiment, Wearable Technology, and Affective Atmosphere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1 Dec 21;19(1):43. Q3区)

  19. Yin D, Yuan Z, Li J, et al. Mitigate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n China [J]. Science, 2021, 373(6554): 500-1. (顶刊)

  20. Qian J, Yuan Z, Li J, et 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 [J].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0, 7(1). Q1区)

  21. 李颉,郑步云,王劲峰. 2008—2018年中国手足口病时空分异特征[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1, 23(3):419-430. (中文核心。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

  22. Li J, Li J J, Xie X, et al. Game consumption and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20(3): 275-276. (顶刊)

  23. Yang M, Rosenberg M W, Li J*. Spatial variability of health inequalities of older people in China and related health fa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 17(5): 1739. Q3区)

  24. Li J, Zhang X, Wang L, et al.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arid/semi-arid regions: a case study in Ningxia, China[J]. BMC Public Health, 2019, 19(1): 1-11. Q1区)

  25. Yin Q, Wang J, Ren Z, Li J, et al. Mapping the increased minimum mortality temperatur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1-8. (顶刊)

  26. Li J, Xu F, Sun Z, et al.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health status of the member states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PLoS One, 2019, 14(1): e0211264. Q1区)

  27. Li J, Wang J, Xu C, Yin Q, Hu M, Sun Z, Shao 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mainland China before it was listed as category C disease in May, 2008. Lancet Infect Dis. 2017 Oct;17(10):1017-1018. (顶刊)

  28. Li J, Heuvelink G, Verburg P, De Bruin S, et al. Uncertainty Propagation in Predictive Modeling of Land Use Change-A Case Study, 2005.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tial Data Quality, Beijing, pp. 270-281.

     获奖情况        

  1. 广州大学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广东省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现状、瓶颈及对策研究2023.10

  2. 论文《2008-2018年中国手足口病时空分异特征》入选学术精要,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中国知网,2023.8

  3. 2022年度优秀党员,广州大学,2022.12

  4. 广州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一等奖,个体是怎样影响社会的-基于个体模型的原理与应用, 广州市电化教育局,市级一等奖,2021.12

  5. 广州大学第三届教学学术论文,新时代高校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三等奖,2021.12

  6. 2021年广州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从专业知识到家国情怀—基于《空间分析》的课程思政探索, 20217月。

  7. 抗疫防疫先进集体(团队)(排名第二),中国地理学会,2020.5

  8. 第十五届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11

  9. 自然资源学会第一届全国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科研类)竞赛二等奖,2019.7

  10. 第五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自然地理组三等奖,2019.10

  11. 第五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人文地理组三等奖,2019.10

  12. 2017年度优秀工作者,宁夏大学,2017.12

     学术与社会兼职        

  •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大数据统计与空间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一条:陈晓亮
下一条:邓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