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地理(创)221广西区域地理实习圆满收官:知识与实践的深度交融

作者:罗佳旋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5-03-21


2025年3月10日-3月19日,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地理(创)221的同学们,在李文翎、陈斌、许扬三位老师的带领下,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广西区域地理实习,穿越广西的山川大地,探寻这片土地上的地理奥秘与人文魅力。在这场历时十天的实习中,师生们以梧州为起点,一路向北、向西,途经桂林、柳州、南宁、崇左、东兴、湛江徐闻等地,最后从湛江返回广州大学城。每到一处,同学们便深入调研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底蕴以及区域发展特色,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地考察紧密结合,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学术成果。

梧州:西江之畔的历史与水利奇观

实习第一天,实习队伍抵达梧州。梧州,作为广西的东大门,因西江穿城而过,自古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重镇。在这里,同学们参观了梧州旗楼城,领略了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随后,同学们来到长洲西江水利枢纽船闸,也就是人们口中的“西江小蛮腰”。这座现代化的水利枢纽工程,不仅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也成为了西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王总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来到了4号船闸区域,西江水利枢纽对于西江流域水资源航运畅通、防御洪水灾害有重要作用,同学们也被水利枢纽的宏观规模所震撼。同学们站在船闸旁,看着船只有序地通过,听王总讲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深刻体会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结合。船闸通过调节水位,使船舶能够在上下游之间顺畅通行,水利工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王总的介绍下,大家也了解到了长洲西江水利枢纽的五个世界之最,分别为同一断面上同时建设四座船闸 “世界第一”、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1.36亿吨“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大的互贯互通式船闸群,节水达50%,节能“世界第一”、单位船闸平面尺度,三线、四线船闸并列“世界第一”和通航能力“世界第一”。

桂林:灵渠古韵与红色记忆

第二天,实习队伍奔赴桂林兴安县。兴安县,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因灵渠而闻名于世。灵渠,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始建于秦朝,是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重要古代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同学们漫步在灵渠岸边,欣赏着古朴的石桥、悠然的船只,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同学们仔细观察灵渠的分水坝、铧嘴等水利设施,了解其巧妙的设计如何实现自动调节水位、分流洪水的功能,同时思考在现代水利建设中如何借鉴古代智慧。在参观灵渠的途中,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河道浅水区挣扎,但老人因年事已高,体力不支难以起身,水流裹挟着身躯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地理(创)221的师生们迅速展开救援,在灵渠畔勇救落水老人,果敢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下午,同学们前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大家参观了纪念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深入了解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这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

柳州:工业重镇与美食文化

第三天,实习队伍来到柳州。柳州,广西的工业重镇,以汽车制造、钢铁生产等产业闻名遐迩。在这里,学生们参观了上汽通用五菱生产基地。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的生产基地规模宏大、技术先进。学生们走进车间,目睹了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从零部件的组装到整车的下线,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了高度的自动化与精细化,了解了汽车制造的工艺流程、技术创新以及柳州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第四天上午,同学们参观了柳州工业博物馆,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柳州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手工业作坊到如今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深刻感受到了柳州工业的辉煌成就与拼搏精神。中午,调研柳州螺蛳粉产业园。近年来,柳州螺蛳粉风靡全国,成为柳州的一张新名片。在产业园内,学生们参观了螺蛳粉的生产加工过程,从原材料的选取到包装出厂,了解这一特色美食如何从地方小吃发展成为产业化、规模化的经济支柱以及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南宁:民族风情与城市规划

第五天,实习队伍抵达南宁。南宁,广西的首府城市,素有“绿城”之称,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备受青睐。上午,学生们参观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西规划馆。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展示了广西的铜鼓文化以及十二个世居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传统技艺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深刻感受到了广西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广西规划馆,通过沙盘模型、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同学们详细了解了广西城市发展历程、现状布局以及未来规划。下午,同学们进行小组城市考察,展开实地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实习成果汇报做准备。

崇左与东兴:边境风光与口岸经济

第六天,实习队伍来到崇左友谊关。友谊关,作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位于中越边境线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历史文化价值。学生们站在关楼上,眺望关外的崇山峻岭与广袤国土,感受着这座古关隘所承载的沧桑历史与雄浑气魄。随后,同学们来到了北仑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参观,它以其独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而闻名,是众多珍稀鸟类与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其在维护海岸带生态平衡、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七天,实习队伍前往东兴。东兴,与越南芒街仅一河之隔,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之一。东兴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人员往来频繁、贸易兴盛。学生们实地考察口岸的通关流程、边境贸易模式以及与越南芒街的经济合作现状,深刻体会到了边境口岸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所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下午同学们来到了平陆运河,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湛江徐闻:现代农业与历史文化

第八天,实习进入尾声,实习队伍来到湛江徐闻。徐闻,位于雷州半岛最南端,是中国菠萝之乡,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这里,学生们参观了国家现代农业菠萝种植基地和南极村。在菠萝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菠萝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学生们走进菠萝田,了解菠萝的种植技术、生长周期以及产业发展模式,对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同学们来到南极村,体会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居住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九天,实习队伍参观了湛江市赤坎老街。赤坎老街,作为湛江的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大量民国时期的骑楼建筑,见证了湛江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学生们穿梭在老街中,欣赏着骑楼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花装饰,聆听老街背后的故事与传说,感受着这座城市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同时,他们也思考着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下午,各小组进行了实习成果汇报。同学们围绕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研究方法,对广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社会发展以及区域协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汇报。老师们认真听取了各小组的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与详细指导。

第10天,实习队伍安全返回广州大学城,这场充满知识与探索的广西区域地理实习圆满落下帷幕。

通过这次实习,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更在实践中锻炼了地理思维与研究能力,深刻体会到了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将在同学们未来的学术道路与人生旅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探索未知,为地理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