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25日,广州大学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生团队赴汕头市南澳县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实习。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的时代背景下,本次实习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导向,旨在强化学生国土空间规划实务操作技能,深化对规划编制流程、核心内容、关键技术及方法体系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应用能力。在滕丽、线实、千庆兰、冯艳芬、陈晓越、徐冲、姜燕宁等七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的全程指导下,全体学生以分组协作形式对汕头市南澳县13个行政村展开田野调查,完成了村庄空间活力评价的专题研究,并按照《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编制了村庄规划方案。
理论筑基·行动启程
3月12日上午,召开了实习动员会。滕丽老师讲解了本次实习的总体计划和任务;冯艳芬老师系统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编制规范和要点;会上同步发放了包含南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南澳县高清遥感影像数据、村庄建设边界矢量数据等技术资料的实习工具包。至3月16日行前,各实习小组通过收集调研村落的资料,完成相应的访谈文本、调查问卷与观察记录表的制定;指导教师团队针对各组的初步成果提出优化建议,为后续田野调查奠定坚实基础。
山海乡约·城乡共谋
3月18日上午,师生团队抵达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开展现场教学。师生们共同学习了潮汕地区"山-水-城"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重点研习了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一湾两岸"城市框架、华侨试验区中央商务区规划、濠江临港产业区布局等核心内容。通过沉浸式多媒体展项与精细化沙盘模型,同学们直观认知了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及"港-产-城"联动发展路径。

图1 汕头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学习
当日下午,师生团队一起来到饶平益海嘉里码头参观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港口的区位特征与规划逻辑;针对产业发展维度,从多元化业态升级的路径,探讨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带动机制,以及在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吸引外向型产业集聚、推动跨境贸易等方面的区域效应。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和老师积极提问和交流,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南澳岛与陆地港口、与中国沿海航线的关系。通过海上航线与跨海大桥构成的交通网络,南澳岛的旅游服务功能与港口的物流枢纽功能形成互补,共同强化潮汕地区作为粤东沿海经济带支点的战略价值。

图2 益海嘉里码头参观学习
为深化学生对南澳岛上位规划的认知,3月19日日特邀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开展专题讲座。陈所长以新时代背景下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南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核心,系统解读了规划编制的生态本底、陆海统筹框架、“三区三线”管控要求,重点剖析海岛资源约束下“全域旅游+海洋经济”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并针对村庄建设无序、设施配套滞后等现实问题,提出“生态修复-产业升级-风貌管控”协同的规划导向。通过详实的数据图表与案例对比,学生快速建构起南澳空间治理的底层逻辑,为后续村庄调研中的现状研判与策略制定夯实理论基础。

图3 国土空间规划专题讲座
阡陌深耕·振兴答卷
3月19日下午-3月24日,各小组分赴南澳岛各村展开主题调研。同学们以问卷走访、村民访谈和实地踏勘为主要手段,对南澳县各村落进行深入调查。白天穿梭于街巷院落,与村民、商户展开对话,记录建筑风貌、土地利用现状及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夜间集中整理访谈录音、搜集数据,通过组内讨论优化调研方向。指导教师全程跟进,结合各组选题现场示范调研技巧,帮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理解“问题诊断-数据支撑-规划响应”的实践逻辑。
3月25-27日,同学们返校休整,并且对各个小组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设计具有各小组自己规划理念的村庄规划,并且于3月28日进行汇报交流。

图4 第一组成果图

图5 第二组成果图

图6 第三组成果图

图7 第四组成果图

图8 第五组成果图

图9 第六组成果图

图10 第七组成果图

图11第八组成果图

图12 第九组成果图

图13 第十组成果图

图14 第十一组成果图

图15 第十二组成果图

图16 第十三组成果图
本次教学实践有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国土空间规划实务的有机衔接,为新时期乡村空间治理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规划方案,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以及规划编制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