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踏山河,探地理——地师24级地质地貌水文野外实习圆满完成

作者:骆依宁、胡晓燕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5-05-08

2025年4月21日至4月25日,地理242班、地理243班同学在陈斌、宋松、冼汉标、王蕾彬、李燕、邱霓六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五天的地质地貌水文野外实习。本次实习旨在深入自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技能体系训练。实习路线为思贤滘--鼎湖山--七星岩西江高要段--羚羊峡--黄岩洞千层峰--大斑石--白石岩洞--双龙洞—贺江南丰水文站—西江桂粤水文站

第一天:思贤滘看双江汇 鼎湖山测岩石状

2025年4月21日上午,实习队伍到达佛山思贤滘,在这里一起辨认西江和北江,分析两江流量、含沙量和江心洲等现象,还了解了三江汇的历史渊源。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学习到了更多水文的相关知识。


下午,实习队伍来到了鼎湖山。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实习基地并挂牌。在登顶鼎湖山的途中,大家领略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水潭瀑布美景,欣赏了蝴蝶谷的澄澈静美,也向宝鼎投入了美好愿景。老师们对河流岩石的叠瓦状构造和壶穴等现象进行了讲解,同学们学习了如何用肉眼判别岩石,以及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了岩层的产状,现场应用硬度计评测岩石硬度。同学们对地质地貌水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与研究,深刻理解了地壳运动和地质变迁。

 

第二天:岩连星斗洞生奇,羚羊峡险江声壮

4月22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七星岩景区,进入景区后,同学们途径了红莲桥、荷香亭,一起登上了天柱岩,在摘星亭聆听老师讲解七星岩形成的地质过程呈现的独特的地貌景观,老师为同学们现场分析了七星岩及其周边的地层情况,并且引导同学们思考北岭和七星岩在地层新老和地形高低的判读。在石室洞中探索岩溶地貌的绮丽奇特。一路上,带队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七星岩“七星连池”特殊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历史情况,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在途中所见地理现象的疑惑。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高要水文站和羚羊峡。站在西江的岸上,同学们能看到羚羊峡明显的“V”型河谷特征。面朝着水位明显上涨的西江和险峻的羚羊峡,老师们给同学们讲解了西江的水文情况和羚羊峡的历史情况、地质地貌情况,带领同学们分析了羚羊峡的成因,同学们受益匪浅。

第三天 黄岩洞探史前迹 千层峰揽斑石嵘

 4月23日上午,实习队伍来到了封开黄岩洞,在导览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黄岩洞陈列馆并探索了黄岩洞,身临其境地感受封开史前人类的生活状况,也了解了黄岩洞的地质地貌水文情况。离开黄岩洞,同学们眺望远方,看见了一座神似猿头的奇异山脉,“神猴看榜”,名不虚传。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之二——千层峰与大斑石。在千层峰,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罗盘与地质锤,观察测量了岩石的产状三要素,通过与张家界的山体进行对比,分析了千层峰的岩层情况。同学们观察了大斑石的表层结构,并且使用地质锤敲击岩体,聆听花岗岩的声音。


undefined

第四天白岩探幽双龙邃 青案析理课题新

4月24日上午,实习队伍在白石岩洞与双龙洞开展实习。洞内别有洞天,石柱、石笋、石钟乳等,从课本里冷冰冰的图片变成了眼前看的见、摸得到的生动实例,充分诠释了地理野外实习的真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

下午,地理242、地理243两个班级共12个小组齐聚六角会堂,各个小组以自命题的形式对本次实习的所学所想所得进行了汇报,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不仅指点了同学们的课题思路,也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以致用。李文翎副院长对整个实习汇报会进行总结发言。

第五天南丰水站观涛汛 有贺来“西”汇碧泓

4月25日是本次实习的最后一天,实习队伍来到了南丰水文站,由水文站的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水文站的基本概况以及演示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使用方法。随后实习队伍来到了西江与贺江的交汇处,观察了交汇处两岸的水文地质地貌情况,也注意到灯塔身上的历年洪水水位高度标识,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自然的魅力与力量。


通过五天的地质地貌水文野外实习,地理242与地理243的同学们观察了书本上所教导的知识,实践了老师所传授的方法。从鼎湖山的清幽翠谷到七星岩的冲天怪石,从千层峰的嵯峨层峦到大斑石的雄浑磅礴,在自然的课堂中穿梭,于实践的道路上前行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为未来学习与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