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度项目的评审结果,我院董旭辉,吴卓,宋广文,冼汉标,李腾共5位老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经费共计212万元。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
具体立项情况如下:
董旭辉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批准号:42171149),其课题名称为《湖泊沉积及流域长期记录揭示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安全公正空间”》。董旭辉教授迄今共主持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长期从事湖泊沉积和环境演变等方向研究,对湖泊流域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中国贫困问题突出,脱贫过程往往容易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造成区域环境严重退化,甚至生态系统突变。如何在保证贫困地区资源利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来实现区域发展及居民基本福祉?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从长期的、跨尺度、系统突变的视角,来确定环境边界及社会福祉的安全范围,并且充分考虑其内在的紧密反馈关系和尺度效应。项目拟选择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流域,整合不同时空尺度上多种长期记录来揭示过去百余年生态环境和区域的发展过程,确立关键环境要素的环境边界及社会福祉的达成度,重点研究各指标要素间的 交互作用,进而构建区域发展的“安全公正空间”(SJOS),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本项目将在学科层面上促进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也为国家“消除贫困”、“绿色发展”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吴卓副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批准号:42171089),其课题名称为《空间韧性视角下的森林生态系统多尺度响应与模拟研究——以珠三角国家森林群为例》。吴卓副教授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并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表现出差异性特征。尽管我国的生态恢复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到什么状态尚未明确。空间韧性理论丰富了景观尺度系统动态研究的思路,并能通过阈值识别为区域管理提供更为精准的帮助,但是目前空间韧性的定量化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本项目选择珠三角国家首个森林城市群为研究案例,试图从空间韧性的视角解读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拟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林分-景观-区域”多尺度定量评价,识别在复杂干扰下森林的多尺度响应及森林韧性的变化阈值,建立基于多系统-多模型耦合的森林干扰 演替综合模拟方法,并开展未来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多情景森林韧性模拟研究。本项目旨在深入理解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共同影响下的区域森林动态变化机制,为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宋广文副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批准号:42171218),其课题名称为《警察巡逻对城市街面犯罪时空格局的作用机制、防控效益及布控策略》。宋广文副教授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宋广文副教授擅长应用大数据从时空行为、社会空间的视角分析犯罪的时空格局、形成过程与机理。社会安全与稳定是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警察巡逻是防控犯罪发生、维护社会安全的有力手段,但警力不可能无限投入,提高巡逻效益显得尤为重要;而已有的巡逻策略均以警察的经验为主,精细化程度低,现有的研究未能全面解释巡逻对犯罪的作用机制,对巡逻的警力需求、防控效益无法科学评估。为此,本项目基于广州警察高精度巡逻轨迹数据与地理时空大数据,分析巡逻的警力、方式、路线、行为(盘查、停驻位置与时长)等关键参数与城市街面犯罪时空格局的关系,破解警察巡逻对犯罪作用的“黑箱”机制;基于此机制,利用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精准预测和研判犯罪分布及巡逻警力需求;进一步制定不同策略的巡逻方案,并开展警务实验进行犯罪防控效益检验,最终制定精细化的时空热点警务巡逻布控策略。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能理清警察巡逻对犯罪的作用机制,提高警察巡逻布控策略的科学性,从而增强其对城市街面犯罪的防控效益,推动我国犯罪地理学的发展与应用落地。
冼汉标博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批准号:42102247),其课题名称为《保山地块在冈瓦纳北缘古地理位置的古地磁约束》。保山地块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古-新特提斯洋的开合、晚古生代冰期等重大地质事件,因此 正确恢复它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古地理位置,有助于深入认识特提斯多陆块单向裂解-聚合的动力学机制和地球表层系统演化。大量研究表明,保山地块在与冈瓦纳裂解之前可能靠近澳大利亚或者印度,但具体的位置仍然存在争议。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是缺乏高质量的古地磁数据来准确限定其古纬度。本项目拟对保山地块泥盆纪地层开展系统的古地磁研究,利用全面的可靠性检验、岩石磁学实验和岩石矿物学分析来验证剩磁的原生性,并借助E/I方法、磁各向异性以及岩石结构分析等方法对倾角浅化进行校正,以获取可靠、精确的古纬度数据。通过与印度及澳大利亚的古纬度对比,确定保山地块在东冈瓦纳北缘的具体位置。本项目将为全球古地磁数据库补充高质量的泥盆纪古地磁数据,为深入认识晚古生代生物演化与气候变化、揭示古特提斯洋扩张时期大陆裂解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准确的古地理框架。
李腾博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批准号:42105155),其课题名称为《基于树轮的珠江流域中部极端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动乱响应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不断增加的极端气候事件可导致一系列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鉴于珠江流域生态和经济上的重要性,清楚理解珠江流域极端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响应十分必要。鉴于器测气象数据时间较短的缺点,树轮以连续性、高敏感性、高分辨率等优点逐渐成为古气候变化研究的理想代用指标。随着古气候重建和社会量化序列重建的突破发展,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社会响应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全球变化研究方向。本研究主要瞄准极端气候变化在中国南方地区的社会响应问题,以珠江流域中部地区长苞铁杉和福建柏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树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等多指标树轮轮宽数据,重建珠江流域中部地区过去近三百年气候变化,探讨该地区的极端气候波动;在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地区战争和瘟疫频发背景下,在史料基础上结合第一手树轮数据,探讨研究区极端气候变化对珠江流域战争、瘟疫等社会动乱的影响,可以为人类未来应对全球极端气候变化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
祝贺以上5位教师获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我院长期重视学科间协同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希望在基金项目支持下能获得更多学术成果和科研产出,服务地理学科发展,促进科学研究水平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