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0705)
本学科情况介绍
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研究成果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员工8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省教学名师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3人,讲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8人。近5年来,学院新增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186项,其中,国家级46项,纵向总经费7364.58万元,横向科研项目与经费逐年上升;发表学术论文513篇,其中,SCI/SSCI论文121篇;出版著作/教材25部,获得专利授权9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件。建有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科研实验类)、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罗浮山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等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学院内部还设有国土与城镇规划研究所、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城市生态与环境遥感研究中心、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中等研究开发机构,与广东省内多地政府、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拥有土地规划乙级资质。
专业内容介绍
1、自然地理学
聚焦华南自然地理、景观格局-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华南地区水热条件充沛,地表过程复杂多样,区域自然地理单元、典型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探索不同时空尺度上自然地理格局、过程与生态效应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包括:全球变化与亚热带区域响应、华南景观生态与城市生态、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作用、华南典型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生态效应。建立了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罗浮山自然地理教学科研基地。
2、人文地理学
充分考虑全球化与地方因素,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面向城市化、新经济,基于大数据探索城市区域制度--经济--文化交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机制及其效应。探究信息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文化发展、土地利用转型、犯罪地理等的规律与机理。发挥人文地理学对城市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解释功能以及规划应用学科特色与优势。建立了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更新联合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
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对地观测技术与地理时空大数据分析,开展华南陆域生态遥感反演与生态资产评估、海岸带资源环境遥感、城市与城市化遥感、地理空间智能感知、地理大数据与测绘地理信息集成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开展跨自然与人文的多尺度、多要素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建立了省内第一个地理国情监测分析工程技术中心,是广东省地理信息标准化委员会、广州市测绘与空间信息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